警方提醒:近期高发!!谨防掉进“陷阱”里
目前,正是假期出行旺季,在多家社交平台上,发现有不少旅客反映自己在购买机票后,接到了自称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因为航班变动需要退还费用。
自称“客服”办理赔,指导旅客先贷款
旅客路某在前往机场的路上,接到了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诈骗电话,对方告知路某其航班取消,现可办理退票和理赔业务。路某信以为真,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云服务”的软件。得知其账户余额不多,对方又指导路某下载了一个贷款APP,路某在贷款APP内借出8500元钱到本人银行卡内后,扫描了骗子给出的二维码,向骗子转去5999元,结果被骗。
通过软件共享屏幕,卡内余额被盗刷
旅客熊某接到自称某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告知其航班延误1小时,可领取300元延误险。随后在对方的指导下,熊某下载了一款服务软件,并在软件内打开了手机界面共享开关。随后,骗子以“微信、支付宝等账户内余额不能超过300元为由”,让熊某将所有余额转入本人银行卡,同时给出了一个包装过的二维码让其填写个人信息,在完成输入验证码等相关操作后,熊某发现自己卡内的22000元钱被他人转走。
想退票,拨通的却是诈骗电话
旅客郭某因迟到未赶上航班,遂拨通了一个自己搜索到的某航空公司电话(实际为诈骗电话),想通过电话咨询机票退改签问题。对方称,办理机票退改签需先打9000元到“航空公司账户”进行验证,郭某将9000元钱转过去后,“客服”又称想取回这笔钱,需个人银行卡内有两倍的带动资金,引导陆某开通借款服务,同时下载某服务软件共享手机界面,随后陆某察觉情况不对,遂报警求助,发现被骗。
以“转账验证账户安全”“转账确保理赔通道畅通”等借口,通过屏幕共享等方式,套取受害人银行卡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后转走资金,或用话术诱导受害人转账等完成诈骗。
订购机票要通过官方途径、正规平台,尽可能避免信息泄露。
中国航信提升验证等级 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旅客在订票之后,个人信息到底是如何泄露的呢?专门为航空公司、机场和机票代理商提供旅客出行服务系统的中国航信相关负责人为大家解答。
中国航信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部副部长 李新林:在整个机票预订的过程中,涉及多个主体,包括OTA(在线旅游分销平台)、航空公司、机场以及中国航信。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做好旅客个人信息的保护,都有可能会带来旅客个人信息的泄露。
李新林介绍,本月开始,中国航信已经分批次对机票分销系统个人使用工作号开启登录短信验证功能,强化登录环节的双因素认证,降低旅客信息泄露的风险。
中国航信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部副部长 李新林:我们提升了短信验证的频率,每次登录都需要做短信的双因素认证,保证了每一个工作号只有一个人使用,减少了能够接触到旅客个人信息的范围,也可以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
本文信息采编央视新闻
中国民航网、国家反诈APP